很难投入工作
今天已经是年初八了,大部分小伙伴要上班,学生党也快要上学了。是不是宁愿过年放假宅在家里,都不想去上班呢?那是不可能的了。
相信许多小伙伴放纵了那么多天,无论是上班一族还是学生党,一开始都容易找不到工作/学习的状态,越是逼迫自己反而越容易造成反感。怎样才可以调整自己状态,迎接新得以年工作/学习的挑战,下面这些方法可以尝试尝试。
划出「时间之盒」
给时间自己做些不一样的事情。尝试每天给自己划出一到两组的时间段,时间长短可以是30min、1至2小时,将之称为「时间之盒」,这段时间无关于工作、无关于学习,不是用来参加聚会,更不是用来吃饭睡觉打豆豆。
首先,不要预先给这些「时间之盒」制定活动内容;其次,主要思路是在这段时间里和自己相处;最后,当这段时间来临时,从自己心中去选择和你日常工作/学习不一样的事情来做:
- 兴趣爱好:拼积木拼图、制作模型、给自己化新妆容;
- 运动锻炼:健身、游泳、打篮球;
- 生活休闲:泡一杯自己喜欢的咖啡、挑选家具、逛淘宝;
- 等等
但一定要注意几个基本准则:
- 除了不可避免的因素,「时间之盒」不应该临时被占用;
- 切忌给「时间之盒」设定内容,「临时起意」的选择是最好的;
- 控制好时间长度,时间结束则马上停下所做的事情;
- 所做的事情不应有强烈的负担,如不适合选择“学法语”“学编程”类事情。
划出“时间之盒”其主要目的是让自己能有喘息的机会,人并不能总是带着「任务」去做事情,尤其在工作/学习情绪不够高涨的时候,更应该预留足够的时间给自己。
学会如何科学摸鱼
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,我们做的不是压榨更多时间,而是提高某一段时间的实际价值,即:注重时间「有效性」而非「长度」。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注定不可能被全部利用上,而「摸鱼」也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。大家可以尝试通过「番茄工作法」来实现「科学摸鱼」。
番茄工作法,每一次启动,都选择一个待办任务,将「番茄时间」设为25分钟,投入到工作学习中,「休息时间」设为5分钟。如此不断重复的启动番茄,通过记录完成待办任务所消耗的番茄数量,可以评估自己的效率变化;也可以从「我已专注工作多少个番茄」、「我完成了多少个待办任务」中获得成就感。
休息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:例如「完成x个番茄后,有一个长休息时间」、「完成一个待办任务后有一个长休息时间」等等。通过将工作时间分割成多个「番茄」,能够改善自己对上班/学习的心理状态:
- 通过分割时间,劳逸结合,减轻对时间流逝过长或过慢的焦虑;
- 促使你去主动「开始执行」,提高选择和决策意识;
- 每个番茄所提供成就感可以起到持续激励作用;
- 对任务、目标的可量化,减少心理负担
休息更应该排上日程
What?休息都要安排在日程上?没错!
在实际工作/学习的过程中,往往我们的休息时间会被各种各样的原因所影响/占用。将其排上日程,在日历上反映出来,是让你有意识的去享受休息时间,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地放松自己的大脑神经,才能应对接下来更出其不意的工作任务。
另外,尝试丰富自己休息的方式,是调节自己精神状态的重要手段。并不是只有睡觉才是休息,探索更多让自己精神放松,心情愉悦的休息方式:瑜伽、冥想、散步、画画等等。
不过需要划重点的是:「睡眠不能被取代」,并且睡得早比睡得多重要。

本期APP指北
本期推荐的APP有两款:一款是我入门初期使用过的「番茄土豆」;一款是来自一位读者朋友「林熊猫」安利,很适合休息时使用的优秀应用「小睡眠」。

- 番茄土豆
官网链接:
功能说明:该App是基于“番茄工作法”(每个番茄25分钟的工作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)的时间管理工具。
新奇妙用:但是!我个人没有按上文所说的使用方法,而是利用“番茄”的计时统计效果,去改善自己对时间感知、精力分配的能力,效果出奇的好,我们可以找一期分享分享。
- 小睡眠
官网链接:
功能说明:白噪音应用,可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氛围,不会过于安静也不会过于喧嚣。
新奇妙用:正如「林熊猫」所说,我也没有单纯用来帮助入睡,还可以用于冥想、瑜伽、阅读、写作等等等。我今年有收集白噪音/氛围音的原声带的想法,不知道会不会🕊️鸽🕊️,等我成功了再和大家分享。
编者按
三种调整状态的方法,不仅适合有“假期综合症”的人群,平日也可以使用这些小技巧去调整自己。同样的,方法对每个人的效果不一,我的情况大概如下可作了解:
- 「时间之盒」是近期学习掌握到的方法,能够很好改善自己下班后的心理状态,尚未成熟运用;
- 「科学摸鱼」的实践流程更符合我自身情况,虽然实际处理的方式与「番茄工作法」比较更为弹性;
- 而由于工作内容的缘故(每天的故事来得太突然),在工作日期间安排休息日程对我来说不太实际。
下期预告,开始系统地分享自身总结形成的时间管理理论体系,先讲讲如何做好日程管理。
推荐的APP有时下载不便,提供下载链接,持续更新(密码:3dm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