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 问题总有解决办法 **
我是一个喜欢借助方法和工具去解决问题的人,因此自己积累了很多关于“解决办法”的观点和经验。出来工作之后希望能把心中所想的写成文字,丰富一下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,刚好19年的开端对我来说并不是特别的轻松容易,更促使我想通过写字让自己转变一下生活状态。因此我选择来写些我所了解的:我是如何“形成”对各色各样问题的“解决方法”。
** 这是一个讨论过程的栏目 **
人会更容易聚焦在结果,以结果为导向去处理问题,但得到的“结果”,符不符合实际需求,很多时候是不得而知的。虽然同样享受结果带来的喜悦(结果是过程所带来的产物),但我会更倾向关注过程本身,体会问题在解决过程中产生的影响,这将会是一个讨论过程的栏目。而将过程中思考理解、操作步骤、组合运用各种行为,具象化到各位看官面前的,就是“流程”、“FLOW”。
来聊聊关于FLAG的两三事
自我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话题,这里有一个看起来很高大上的词:“自我管理”,但是,我更喜欢另一种说法:找些捷径让自己活得轻松点,找些理由让自己活得牛逼点。先从“立FLAG”开始讲起,如何科学立Flag才能不打脸?
第一步,列清单
按照惯例,立FLAG就是把要做的事情列出来,随心所欲,为所欲为:
- 学Python
- 学吉他
- 学游泳
- 坚持健身
- 一夜暴富
- 买一台笔记本电脑
- 成为血小板的老公
- 写公众号文章
可以看到,有些愿望纯属瞎想,不可能进一步细分,更加无法实现,血小板乱入什么鬼(白眼)??

第二步,筛选整理
经过筛选整理之后就得出一份正常的清单:
- 学Python
- 学吉他
- 学游泳
- 坚持健身
一夜暴富工作晋升- 买一台笔记本电脑
成为血小板的老公- 写公众号文章

(好了,收工,我们下期见!如果到此为止,打脸那是分分钟的事情)
每一个目标都是一个大事情,没有实际的标准去衡量,也没有告诉自己,下一步要做什么。接下来,需要针对不同目标来处理一下。
第三步,量化目标
将目标的周期、频次、方式、预期效果都确立下来,让目标具有可行性,用可衡量的指标来确定下一步的动作。
1 | 学习Python | 半年内 + 自学 => 一个实用项目 |
第四步,实践、跟踪与回顾
使用工具促使自己实现被量化的目标,并且跟踪与回顾。灵活使用工具帮助自己达成目标,由于目标有许多不同的类型,工具也相当的多样化:
- 打卡系统
- 清单系统
- 激励系统
- ……
一篇文章不可能全部讲完,先从最易用、最普适的“打卡系统”讲起。
构建属于自己的打卡系统
对于需要坚持、具有周期性、可以量化的目标,可以使用打卡系统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。
例如: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、学习一门技能一门课程、三个月存一笔巨款。可以通过将目标分解成打卡任务来处理,下面举三个栗子。
学习Python - 每周 / 定时
自学的时间控制弹性是很高,但更加需要给自己设定打卡要求。
由于我周一至周五白天需要工作,我选择每周六日的上午,每天花两个小时学习。一开始,选择了以《廖雪峰Python教程》为入门基础,纵览它的目录,大概划分给它三个星期的时间,将整个课程学习完成。因此我在我的谷歌日历里面,添加一个循环事件,每周六日的9:30至11:30,并且每周提醒重复三次。
当然我的Python学习,不单单只有《廖雪峰Python课程》,还会学习其他相关课程,那么只需要不断重复对固定周期循环任务的处理过程即可。

“预估耗时->分割课程->新建循环事件->坚持打卡”
存一笔巨款 - 每月 / 定量
为了实现换一台笔记本电脑,那么就需要在6月份前存到足够的钱,按照自己的收入,平分每个月需要大约存下1700(比实际值大,防止物价上涨),要求自己每个月往一个账户转账(支付宝、微信零钱、余额宝也是可以的),平时不使用它消费。
存钱由于不像学习Python那么有规律可循,有可能当天手头紧,但是钱只会迟到,不会不到。因此我使用使用一款小众应用“曾几”(类似纪念日、计数类应用)来记录,每当我存入一笔钱,则添加依次记录。

坚持健身 - 每周 / 定次
我的健身时间选择了在工作日的晚上,给自己设定目标每周起码要去三次健身房。工作有可能需要加班,因此打卡的日期会有所变动,不方便用日历来统计,我同样用“曾几”来记录我的健身次数。通过应用提示的平均间隔,提醒自己要去健身房健身。
更专业的选择:如果打卡类目标很多,那么建议用打卡APP统一管理,这里推荐从酷安市场里的“习惯”应用,小巧易用,界面美观,统计数据更完整。
长按“X”即可完成打卡,还能纵览自己一直以来的打卡记录。


工具只是表象,如何利用好工具、选择适合自己工具才是核心。
| 类型 | 应用 | 特性 |
|---|---|---|
| 日程应用 | 谷歌日历 | 时间周期固定,有规律可循,与自己行程密切关联 |
| 计数应用 | 曾几 | 与时间维度关系不强,更关注频次 |
| 打卡应用 | 习惯 | 规范的打卡选择,覆盖时间、周期、频次多维度 |
大家可以根据特性来选择类似的应用

编者按
作为一个不务正业的机械男,选择将自我管理方法写成文章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,着手写之后发现这显然是一个大工程,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,开篇写新年计划仍然许多没覆盖的内容,多多包涵。
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、建议,都可以多多留言,也可以分享你的方法论,看到一定回复。
敬请期待下一期,FLOW | 如何立FLAG不被打脸(二)——驴子面前的胡萝卜,我会努力填坑的。
自用小Tips
我之所以选择一个不存在的日历APP(谷歌日历),因为它有一个新建“目标”功能,可以满足上面两种打卡需求。能够根据你喜好的周期频次、持续时间,避开你的已有的日程(工作、开会、约会),为你自动建立“目标”。如遇突发事情,还可以延期到下一次安排(不能太放肆自己不断延期哟!)

推荐的APP有时下载不便,提供下载链接,持续更新(密码:3dm6)